精品孕妇一区二区三区,久久无码高潮喷水亚洲,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,性色av网站

今天是:
首頁 > 企業(yè)文化 > 文化動態(tài) > 彩虹

悠古橋韻

來源:  作者:企業(yè)文化部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2-10-30   字體:【 【打印】

徐宜華

董必武題詩延河橋

195951——國際勞動節(jié)這一天,歷史古城、革命圣地延安的延河上,有史以來第一座大橋——延河大橋正式通車。數(shù)以萬計的延安兒女匯聚在延河兩岸,敲鑼打鼓。熱烈慶祝一橋飛架延河,天塹變通途。延安革命紀念館的賀寶賢同志,獨具慧眼,拍下了延河大橋第一個美麗的身姿。519,《陜西日報》以最顯著的位置發(fā)表此照。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同志聞訊后,激動不已,欣然命筆,題寫了《延河大橋成題句》(《董必武詩選》,人民文學出版社。1977年版)一首光輝的七言絕句:

秋水盈川沒漲痕,

步頭無渡阻行人。

一橋架合東西岸,

寶塔山前不問津。

延河發(fā)源于陜西省北部的白于山東南側(cè)的靖邊縣高峁山,流經(jīng)安塞、延安后折向東,到延長縣涼水岸入黃河,是黃河中游的重要支流,全長279公里,流域面積達7651平方公里。北宋康定元年(1040年),范仲淹“自請知延州”。知:主持,如知事、知縣。他在詩中寫道:“金明阻西嶺,清涼峙其東。延水正中出,一郡兩城雄?!痹娭小皟沙恰闭?,一是延安城,二是膚施縣城。兩城雖美,但因中間隔著急流奔涌的延河,使得延河兩岸交通困難,聯(lián)絡不便。延河枯水時,人們尚可涉水過河;一旦山洪暴發(fā),人們只能望河興嘆了。

“秋水盈川沒漲痕,步頭無渡阻行人。”這是回憶延河大橋通車前的困境。延安是歷史古城,又是革命圣地,延河無橋,確屬歷史遺憾。

延安是國務院道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。延安市位于陜西省北部,地處黃河中游,“延安”之名約始于隋大業(yè)三年(公元607年)設立的延安一直是陜北地區(qū)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和軍事中心,是中華民族的發(fā)祥地之一,軒轅黃帝就是從這里開創(chuàng)華夏民族歷史的。一千多年來的歷史演變,經(jīng)久不哀,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。目前,發(fā)現(xiàn)各類文物遺址多達5808處。其中國家文物4處,省級文物26處,縣市級文物183處。最為著名的有黃帝陵、橋山山麓的軒轅廟、子長鐘山寺石窟、延安清涼山、延安寶塔山、秦直道等。

延安還是黃土風情文化藝術(shù)底蘊深厚、豐富多彩的文化古城。民間社火、燈會、鬧秧歌、轉(zhuǎn)九曲、信天游等深受陜北人民喜聞樂見。規(guī)模較大的社團有安塞腰鼓、洛川瞥鼓、宜川胸鼓,鼓聲響亮,震耳欲聾。陜北的農(nóng)民畫、布堆畫、毛繡、刺繡、窯洞窗花、民間剪紙等民間藝術(shù),更是享譽中華。

延安又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、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。193510月,毛澤東領(lǐng)導干部中央紅軍,歷經(jīng)二萬五千里長征后,勝利到過陜北吳起鎮(zhèn)。1937113日,黨中央、毛澤東同志住進了延安城。從此,延安成了中國革命的圣地和搖籃,許多熱血青年為唱過了延河水而自豪。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,在延安生活、戰(zhàn)斗了13年,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、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——延安精神。全市境內(nèi)革命文物達140多處,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鳳凰山舊址、楊家?guī)X舊址、棗園舊址、王家坪舊址,子長縣瓦窟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。省級文物有: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舊址、舊居,劉志丹陵園,謝子長陵園、洛川縣馮家村“洛川政治局會議舊址。”

在抗日戰(zhàn)爭年代,延安是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,在這里培育了無以數(shù)計的中華民族的優(yōu)秀兒女。當年許多知識青年、大學生,為了抗日救亡,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,經(jīng)過革命的洗禮,又走向抗日前線。19451011日,延安兒女不顧“步頭無渡阻行人”,他們高唱著《東方紅》,涉水過延河,奔向延安飛機場,迎接赴重慶談判歸來的毛澤東主席!

歷史名城需要橋,革命圣地需要橋!延河兩岸需要橋,人民群眾需要橋!

新中國成立后,建造延河大橋已是刻不容緩!建造一個什么樣的大橋,用什么樣的建筑材料建橋,成了決策者們和廣大人民群眾關(guān)注的焦點。

最初,陜西省工程設計院提出了三個設計方案:一是空腹式鋼筋混凝土拱橋;二是實體式拱橋;三是空腹式石拱橋。該院建議采用第三方案,概預算為57萬元。

當時任交通部公路勘察的總工程師周楫同志,抱著認真負責的態(tài)度和對革命圣地延安的熱愛之情,親自到延河進行了實地勘察,經(jīng)過周密預算,將原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正,編為43萬元,比原設計造價降低了14萬元,并建議用地方材料。據(jù)周楫當年的一位同事回憶:那時大家都擔心拱圈太薄,有跨塌的危險。但周楫很自信,一直堅持自己的主張。陜西省計委、省交通廳經(jīng)過認真研究審查,批準了周楫的方案。

周楫修正大橋方案時,年約45歲,正值年富力強之際。他為何如此自信?看一看他一生的簡歷便可知曉。周楫,1912年出生于河北昌黎縣,中共黨員,九三學社社員,西安公路學院副院長、教授。1935年畢業(yè)于北洋工學院,1945年赴美學習?;貒?,主持設計、修建過川陜公路的雞頭關(guān)、煲河等橋梁。先后出任西北交通部公路局的工程師,交通部勘察設計院第五分院的院長兼總工程師,西北公路學院公路系副主任、副院長,陜西省第三屆人大代表,政協(xié)陜西省第四屆常委員常委。中國土木工程學會、中國公路學會理事。陜西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,高等學校路橋?qū)I(yè)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。1983513日,因患肺癌不幸逝世,骨灰安放在西安革命烈士陵園。

大橋于19584月開始施工。施工隊為陜西省公路工程局第二工程隊第三工區(qū)的職工,他們解放思想,敢于創(chuàng)新,大膽采用“土牛拱胎”的施工方法,克服缺乏鋼材、木料的困難,縮短了工期,又為國家節(jié)約了二萬余元的資金?!巴僚9疤ァ笔俏覈糯鷦趧尤嗣駝?chuàng)造的一種施工方法,后被國內(nèi)外許多施工企業(yè)采用,但多運用于小跨徑石橋。延河大橋是一大跨徑石拱橋,仍采用此法,在建國后,還屬首創(chuàng)。

經(jīng)過橋工們整整一年的艱苦奮斗,延河大橋終于橫空出世。自此,結(jié)束了延河上無橋的歷史,延安兒女也向國慶十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。延河大橋?qū)嵺`了當初的第三設計方案——空腹式石拱橋。全橋共3孔,每孔跨徑均為30米。橋身長115米,高13米,橋面凈寬7米,兩側(cè)附設人行道。每孔拱上各有6個跨徑為2.5米的圓拱形小橋拱。這樣設計,一方面便于排泄洪水;另一方面也減輕了橋本身的重量和壓力。橋下部為重力式墩臺,上承石拱。

“一橋架合東西岸,寶塔山前不問津?!毖雍颖蹦狭飨颍恃雍哟髽蛄杓苡跂|西兩岸。自從有了大橋,人們過河再也不用問津了。津,渡口?!墩撜Z·微子》:“使子路問津貼焉?!睂毸揭卜Q嘉嶺山,山上的寶塔又稱嶺山寺塔,始建于唐朝?,F(xiàn)存的寶塔,乃系宋代所建,是一座高44米的八角九級磚體玲瓏古塔。如今,延河的河床上砌上了石板,岸上筑起了水泥護欄和燈柱,柱上安裝著乳白色的圓形燈炮。每當夜幕垂空,延河兩岸成為了一條明亮的燈線。在雄偉的寶塔山與壯麗的延河大橋上,燈飾斑斕,幾乎為輝煌的透明體。塔與橋相互輝映,格外瑰麗迷人。據(jù)資深的橋梁文化研究專家王展意先生著文評價贊道:“延河大橋選址得當,布局合理,造型美觀,工藝精湛,與附近的青山綠水、寶塔、古城相映成趣?!?/span>

一生擔任黨和國家多項高級職務的董必武同志,在長征到達陜北后,就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、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代主席。十多年間,重必武同志住的是延安窯洞,吃的是陜北的南瓜,喝的是延河的甜水,與延安人民有著濃厚的魚水深情。所以,寫下了這首不朽的絕句,為延河大橋再添光彩。

 

黃承彥“騎驢過小橋”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七回,寫到劉玄德二顧茅廬又不遇時,卻見“小橋之西”,一人暖帽遮頭,轉(zhuǎn)過小橋,口吟詩一首。詩曰:

一夜北風寒,萬里彤去厚。

長空雪亂飄,改盡江山舊。

仰面觀太虛,疑是玉龍斗。

紛紛鱗甲飛,頃刻遍宇宙。

騎驢過小橋,獨嘆梅花瘦。

玄德聞歌曰:“此真臥龍也”!待玄德滾鞍下馬,欲認之為臥龍時,諸葛亮之弟諸葛均在后曰:“此非臥龍家兄,乃家兄岳父黃承彥也”。

在《三國演義》數(shù)百名栩栩如生的眾多人物中,作者對黃承彥的著墨不多,但并非是可有可無的人物;黃承彥“轉(zhuǎn)過”的小橋,也不是無名小橋。

據(jù)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的《襄陽記》“黃承彥者,為沔南名士,謂諸葛孔明曰:‘聞君擇婦,身有丑女,黃頭黑色,而才堪相配?!酌髟S,即載送之。時人以為笑樂,鄉(xiāng)里為之諺曰:“莫作孔明擇婦,只得阿承丑女?!?/span>

由此可知黃承彥非平庸之人,乃居名士之列。在今隆中的“臥龍深處”內(nèi),有《諸葛亮的青年時代》展覽,展覽廳之后堂塑有諸葛亮、龐德公、黃承彥、司馬徽、龐統(tǒng)、徐庶、崔州平、孟公威、石廣元等九人群像。黃承彥排名第三。黃家在荊襄乃名門望族,結(jié)交了許多名士,正因為諸葛亮認了黃承彥為岳父,才打開了與荊襄大族名士的上層交往。否則,隱居隆中,躬耕謀生的他,縱有奇才大志,又何以能伸展抱負?

首先,看好諸葛亮的是德高望重的龐德公,第一次把諸葛亮喻之為“臥龍”。據(jù)《襄陽記》載:“諸葛孔明臥龍,龐士元(龐德)為鳳雛,司馬德操為水鏡,皆龐德公語也。德公,襄陽人,孔明每至其家,獨拜床下,德公初不令止?!痹诰糯竺恐?,諸葛亮最崇拜的是龐德公,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尊者。

其次,司馬徽對諸葛亮的宣傳也很重要,稱他“其才不可量”,“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,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?!?/span>

其三,徐庶在被軟禁曹營之前,更是直接向劉備推薦說:“此人有經(jīng)天緯地之才,蓋天下一人也。”徐庶的推薦是諸葛亮走出茅廬的關(guān)鍵一步。

其四,諸葛亮娶了黃氏之后,又使之與上層官僚人物結(jié)成了親戚關(guān)系。諸葛亮的岳母、即黃承彥的妻子,與當時荊州牧劉表的妻子是親姊妹,統(tǒng)管荊州軍馬的蔡瑁又是諸葛亮妻子的親舅父。在三國鼎立形成之前,劉表是同曹操、袁紹、呂布、孫策等各霸一方的五大諸候之一。襄陽是荊州的首府,下轄南陽、南郡、江夏、零陵、桂陽、長沙、武陵等七郡,相當于今天的湖北省、湖南省、河南省的南部和廣東、廣西的一部分,是當時南半個中國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中心國。這就為諸葛亮在襄陽結(jié)交有志、有才、有權(quán)之士,提供了的客觀環(huán)境。

更幸運的是,黃承彥擇婿,慧眼識才,選中了諸葛亮。諸葛亮當時只是隆中山野之中的布衣,家境也不富裕。8歲喪父,他和哥哥諸葛謹、弟弟諸葛均及兩個姐姐五人,都靠他的叔父諸葛玄撫養(yǎng)。為了躲避連年戰(zhàn)亂,諸葛玄帶著諸葛亮五姐弟,從老家徐州瑯琊郡陽都縣(今山東沂南縣)輾轉(zhuǎn)半個中國,投靠襄陽的故交——荊州牧劉表,并受到劉表的特別關(guān)照,還得以在襄陽城南的學業(yè)堂讀書。在這期間,諸葛亮的一個姐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為妻,號稱“鳳雛”的龐統(tǒng)是龐德公的姪兒。這樣,諸葛亮不僅與龐德公結(jié)成了親戚,還和龐統(tǒng)成了表親。諸葛亮的另一個姐姐,嫁給了蒯祺,蒯祺也是襄陽大豪族蒯氏家族中的一員,后來曾擔任房陵太守。不幸的是,諸葛亮17歲,叔父諸葛玄在豫州太守任上,于建安二年(179年),在江西南昌附近的西城,被亂軍所殺。可知,諸葛亮年幼時,人生的道路很不平坦。按理說,諸葛亮在襄陽謀得一個職務是不成問題的,但劉表雖是漢末大儒,他愛才卻不識才,大批名士未得以重任,紛紛離去。后人曾有一聯(lián),諷劉表,贊劉備:“不識荊山貴璞,景升父子長遺笑著;若無玄德誠意,臥龍先空抱膝”。

叔父諸葛玄死后,諸葛亮離開了劉表,與黃氏成親,定居隆中,耕讀南陽。

黃承彥之女雖丑,但卻有才。人的外貌別無選擇,古時也沒有今日的整容之術(shù)。人的品行則可后天修養(yǎng),人的才智,可以從學習與實踐中積累。黃氏婚后,相夫教子,支持夫君的人生選擇,成為諸葛亮的賢妻、子女的良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117回寫道:“武侯之子諸葛瞻,字思遠。其母黃氏,即黃承彥之女也。母貌甚陋,上通天文,下察地理;凡韜略遁甲,無所不曉。武侯之學,夫人多贊助焉?!秉S氏對兒子諸葛瞻的教育,可用事實證明:魏軍鄧艾攻破江油后,直逼成都,本來因“黃皓用事,故托病不出”的諸葛瞻,驚聞后主下詔,言及“成都?!睍r,毅然以國事為重,引兵迎敵。年僅19歲的兒子諸葛尚(黃氏孫子)勇當先鋒。雖拼力血戰(zhàn),終因寡不敵眾,瞻“自刎而死”,尚戰(zhàn)“死于陣中”。父子雙雙以身殉國。

詩中的小橋,名小虹橋。在三顧堂西約1公里處。隆中山山巒回旋,隱若玉玦,山窩里一棵古樹,樹下一股清泉,從洞中噴涌而出,數(shù)千年不絕。這個洞叫老龍洞。據(jù)說老龍洞里曾有過臥龍。明代王越《老龍洞詩》:“說與世人渾不信,臥龍猶在此中蟠?!崩淆埗吹娜?,從隆中山上流經(jīng)諸葛亮故宅門前,形成了湍急的溪流,小虹橋就橫在老龍溪泉之上。諸葛亮一家人的出入,必經(jīng)小虹橋。小虹橋為單孔石拱橋,橋面兩邊的望柱,兩兩相對,共816根。兩側(cè)圍有石攔,橋中間的石攔為實心攔板,其余的為空格石材砌就。橋畔喬木成排,灌木成叢,小虹橋就在綠葉掩映之中。后來,人們把小虹橋列為隆中十景之一。不過,人們現(xiàn)在看到的小虹橋,是1983年重新修建的。

本首小詩的題名為《隆中歌》,是羅貫中引用諸葛亮的佳作。黃承彥愛婿,常把佳婿的詩歌掛在嘴邊。全詩通谷易懂,朗朗上韻。開頭兩句中的“彤云”,即陰云。描寫了大雪將臨的氣象形勢。三、四兩句,寫了下雪時的地面上的壯麗景觀。“改盡江山舊”,按詞序應是“改盡舊江山”,因押韻的需要,將詞序作了顛倒。五、六句詩人的眼光從地面轉(zhuǎn)向天上。太虛,即天空。西晉陸機《駕言出比闕行》:“太虛不可凌”。玉龍,雪的比喻。宋朝張元《雪》詩:“戰(zhàn)罷玉龍三百萬,敗鱗殘甲滿空飛?!泵飨嘤小帮w起玉龍三百萬,攪得周天寒徹”的詩句。七八兩句,詩人的眼光由近及遠,不僅眼前“紛紛鱗甲飛”,而且遠遠望去,頃刻之間,整個世界一片雪白,正如毛主席所言:“千里冰封,萬里雪飄”。最后兩句“騎驢過小橋”,并非是指黃承彥本人,騎著小毛驢,優(yōu)哉悠哉走過小橋,而是詩人描寫的一種意境,是山間隱士的一種閑云野鶴的心態(tài)?!蔼殗@梅花瘦”,梅花本有清麗傲雪之態(tài),這里用一“瘦”字,進一步形容易她在漫天皆白環(huán)境的映襯下,愈發(fā)清瘦,瘦得清麗,瘦得脫俗。暗喻梅花就是隱士,隱士就是梅花,烘托諸葛亮本人在隆中的心境、志趣。冬梅追求靜謐,不鬧春枝,不媚百花,迎對寒冬,笑傲風雪,冬梅與隱士,形神畢肖,不愧是全詩的點晴之筆。

沔南名士吟詩“騎驢過小橋”;劉、關(guān)、張三顧茅廬騎馬過小橋;襄陽九大名士經(jīng)常過小橋;諸葛家族天天過小橋?!吧讲辉诟?,有仙則名,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?!睒虿辉陂L,有典則揚。小橋有幸載名士,名揚四海早有傳。

 

鄧士載繞道陰平橋

三國鼎立時期,魏景元年(263年)秋七月初三日,大將軍司馬昭向蜀漢發(fā)動全面進攻的戰(zhàn)略部署,兵分三路,直指蜀漢都城成都。第一站,命鄧艾,字士載(197年—264年)為征西將軍,都督關(guān)外隴上兵力,牽制蜀漢大將軍姜維的主力;第二路,命鐘會為鎮(zhèn)西將軍,率10萬大軍,戰(zhàn)將80余員,襲漢中,奪劍閣,直取成都;第三路,命諸葛緒率中路軍守住陰平橋,切斷蜀軍東西聯(lián)系。

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大將軍姜維(202年—264年),采取了詐取雍州,回馬搶奪了陰平橋的戰(zhàn)略對策。于是命左車騎將軍張冀扼守陰平關(guān);右車騎將軍廖化領(lǐng)兵守護陰平橋。姜維認為,此二處最為緊要,若失二處,漢中不保矣。姜維的這一正確舉措,打破了司馬昭的整個作戰(zhàn)計劃,不但使鄧艾、諸葛緒的軍隊無法牽制姜維,反使姜維乘勝率部及時趕到劍閣,挫敗了鐘會乘虛奪取劍閣的企圖,致使鐘會大軍屢攻不克,加之糧道險遠,一時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。

就在魏軍被姜維大軍守住陰平橋、堵在劍門關(guān)以北、久攻不下之際,鄧艾提出了繞道陰平橋、偷渡陰平小路的設想。鐘會表面笑而答應,但心中不以為然,并在背后說:“陰平小路,皆高山峻嶺,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險要,斷其歸路,則鄧艾之兵皆餓死矣。吾只以正道而行,何悉蜀漢不破乎!”

在《三國演義》中,作者羅貫中多次提到陰平橋,也是蜀、魏反復爭奪的戰(zhàn)略要隘。陰平橋位于甘肅省文縣南白水江與白龍江交匯處,建于何時已無考。蜀漢建炎元年(公元263年),已有魏將諸葛緒搶占了“陰平橋頭”的記載,可知此時已有陰平橋。陰平橋橫跨在兩座對峙山頭之上,玉壘關(guān)就坐落在陰平橋頭。橋下是萬丈深谷,橋頭是險關(guān)要隘,在歷史上被稱為“隴蜀咽喉”。其險要與四川的劍門關(guān)齊名,加之姜維重奪陰平橋后,又加重兵把守。正因為如此,征西將軍鄧艾,不得不舍棄陰平正道不走,出奇地舍近走遠,沿著艱險的陰平小道,翻越被視為鬼門關(guān)的摩天嶺。

鄧艾偷渡陰平小道,雖然冒了極大風險,卻成就了歷史上一個成功奇襲的戰(zhàn)例,這與他的聰明才智和大無畏的勇氣密不可分。據(jù)史料記載:鄧艾自幼失去父親,家境十分貧寒,但卻志向高遠。12歲時,隨母親去潁川(今河南長葛東),看到漢桓帝時曾任太丘長的陳寔(公元104186187年)碑文中有“文為世范,行為士則”二句,非常傾慕,便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范。因口吃,人們都叫他鄧艾。字改為士則,后因與家中長輩人同有“則”字,遂改為“士載”。長大后,雖然身為微賤的小吏,仍不滅遠大志向??吹饺龂αⅲB年征戰(zhàn),便努力研究兵法:“每見高山大澤,輒規(guī)度指畫軍營處所。”后因軍功卓著,被提升為征西將軍。

在進軍途中,“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里”。陰平古道起自陰平郡,即今甘肅文縣的鴣衣垻(文縣老城年在地),經(jīng)唐家河、陰平山、馬轉(zhuǎn)關(guān)、靖軍山,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(guān)(今南垻鄉(xiāng)),全長265公里。與《三國志》所記載的七百里陰平道完全一致。當時是以360步為一里,照此推算,今天的1華里,約等于三國時的1.33里,正好相符。鄧艾大軍行至摩天嶺,馬不堪行。鄧艾步行上嶺,正見任開路先鋒的兒子鄧忠與眾將士盡皆哭泣。艾問其故,鄧忠告曰:“此嶺西皆是峻壁巔崖,不能開鑿,虛費前勞,因此哭泣?!编嚢瑓s道:“吾軍到此,已行了七百里,過此便是江油,豈可復退?”乃喚諸軍曰: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”艾取氈自裹其身,先滾下去。副將軍士,魚貫而進,皆渡了摩天嶺。隨后,兵不血刃,輕取江油,奪取綿竹,直搗成都,俘獲后主劉禪,一舉滅了蜀國,三分天下,已去其一。鄧艾西征,大獲全勝,功彪史冊。鄧艾的膽識,既表現(xiàn)全局在胸的戰(zhàn)略眼光上,主張乘蜀軍內(nèi)地空虛,以輕兵從陰平小路直達蜀漢腹心之地綿竹;又體現(xiàn)在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上,用自己的勇氣,激勵將士,這對當時66歲的統(tǒng)帥而言,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。

古之陰平橋,明代《一統(tǒng)志》說:“陰平橋畔,白水急流,中有蒼石二道,勢若盤龍,石背豎柱成橋,闊三丈,長二十余尺?!敝燎宕滴跄觊g(16621722年)《重修陰平橋碑記》載:“古有陰平橋者,蓋始于陰平之日也。秦梁漢柱,不知幾歷廢興于茲矣?!庇终f,要重修陰平橋,“于是采深林之木,廢江干之后,親桶欂櫨,各因其材……駕鯨脊,倚鰲背,服靈龜以作砥,亙螭龍以成梁。跨巨岸之洶濤,橫絕壁上之峭巖。星文匯影,憑險凌虛,徑過百十余步,車馬駢馳,行旅交錯。畫棟彩欄,復道蔽空,依稀咸陽聯(lián)廈,仿佛西豐飛閣?!睋?jù)此可知,當年重修的陰平橋,是一座有橋屋的單孔木伸臂復道式石墩木梁橋。橋兩端各有多達10層的木臂,層層向河心排出,相互緊靠,中間以簡支木梁搭而成。伸臂的仰角很大,而其懸孔即所謂斗頭相距很遠,伸臂又起了八字撐架的作用。這種特殊結(jié)構(gòu),對現(xiàn)代橋梁結(jié)構(gòu)亦有借鑒價值。

新中國成立后,在昔日的古陰平橋和玉壘關(guān)的遺址上,橫空架起一座現(xiàn)代化的公路大橋。大橋為雙鏈式懸索吊橋,全長210米,跨度180米,橋面距水面50余米。如今,陰平古道已經(jīng)變成了入蜀的坦途。

 

武當山半天津橋

在御賜“五岳之寇”的武當山半腰上,有一座橫跨劍河的小石橋,名天津橋。明代詩人方升有《天津橋》詩曰:

平橋通九渡,仙跡想群賢。

旆動煙云外,兵連草水間。

寧辭將命辱,共得入仙便。

回憶田橫客,空思向海邊。

武當山位于中華腹地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(nèi),它以奇特絢麗的風景、宏偉古老的建筑、豐富珍貴的文物、清爽宜人的氣候、美妙動聽有神話而聞名海內(nèi)外。尤其是自東漢末年期,道教誕生之后,武當山逐漸成為中原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。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(627649年),在此敕建五龍祠。自此,武當山得到歷朝統(tǒng)治者的扶持和推崇。到了宋朝,以崇祀真武帝君為根本理義,成為直接為皇室服務的武當?shù)澜袒拘问健T嘤休^大發(fā)展,明朝達到鼎盛,成為至高無上的明朝“皇室家廟”、全國道教活動中心。明成祖朱棣特封武當山為“大岳”;明世宗朱厚熜更封“治世玄岳”,使其地位高于五岳,被尊為“四大名山皆拱揖,五方仙岳共朝宗”的“五岳之冠”,譽為“亙古無雙勝境,天下第一仙山?!?/span>

武當山天津橋,與洛陽天津橋同名。“天津”即“天河”之意。武當天津橋座落在太子坡景區(qū)的九渡澗上。傳說古代的海外仙國——凈樂國太子,開始入山修煉時,其母善勝皇后追來,喊太子回宮。皇后喊了十八聲,下了十八步,后人就在這里修建了“下十八盤”蹬道。太子拒不回宮,發(fā)誓上山修煉,就應了十八聲,上了十八步,后人就在這里建“上八八盤”蹬道。皇后追趕不上,就令隨從去追趕。當隨從抓住太子衣角時,忽然從天空飛來一把龍泉寶劍,太子一伸手,接住寶劍,將衣角一劍削成兩片。大片衣角飛到漢江中,變成了“大袍山”,小片衣角也飛到了漢江中,變成了“小袍山”。太子看追他的人越來越多,便揮劍在地上一劃,竟劃出一條波濤洶涌的河流,終于上了武當山。最初居于太子坡上。到了明永樂十一年(1413年),后人在劍河上架起了一座石橋。石橋雖不大,卻如長虹臥波,把一劍劈開的兩岸連接起來。小石橋共有三拱三孔,橋面平坦,兩廂立有石欄,鐫刻精細,狀若連虹。清代文人林山,為該橋題了一聯(lián)曰:

九渡天姿看落雁;

小橋三孔宛飛虹。

橋下怪石嶙峋,澗水淙淙。橋畔景物曲折多變。一端是龍泉觀,古樹參天,清幽美麗。一端為照壁,位于青龍山咀。置身橋上,猶在庭院散步,清絕奇妙。

本詩是一首詠橋五言律詩。首聯(lián)“平橋通九渡,仙跡想群賢?!逼綐颍刺旖驑?,亦稱劍河橋,此橋橋面平坦,暢通無阻。九渡,指傳說中的凈樂國太子執(zhí)意要上武當山修煉之后,皇帝和皇后日夜思念太子,遂遣五百文武官員與將士來探望太子,到達劍河岸邊,“九渡而不能入”,后人就把此處橋稱作“九渡澗”。跡,追尋蹤跡?!稘h書·季布傳》:“漢求將軍急,跡且至臣家。”賢,有才能和德行好的人。天津橋貫通了九渡澗兩岸,天塹已成通途。許多有才能而德行又好的人,都希望能過橋去,尋覓仙人的蹤跡。本聯(lián)贊頌了天津橋的功用,方便了人們的往來。

頷聯(lián)“旆動煙云外,兵連草水間?!膘?,古時旗末狀如燕尾的垂旒?!对?middot;小雅·六月》:“白,(帛)旆中央”,可泛指旌旗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孤毛設二旆而退之。”杜預注:“旆,大旗也?!睙熢?,即云煙。顏延之《北使洛》詩:“城闕生云煙?!睉?zhàn)爭年代所用的大旗,插在了遠離人煙的地方,將士們屯兵在草澤之地。本聯(lián)描述了沒有戰(zhàn)爭的和平景象。

頸聯(lián)“寧辭將命辱,共得入仙便?!比?,埋沒?!蹲髠?middot;昭公五年》:“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?!睂幙赊o去官職,摘去烏紗,把自己的命運埋隱在山林之中,和那些“群賢”們一起成仙,這是脫離凡世的最簡便的途徑。此聯(lián)道出了詩人的心聲,并由此可知,詩人是一位“有神論”者,對凡塵俗世已無牽掛,羨慕得道成仙的人,也隱含了對現(xiàn)實生活的不滿情緒。

尾聯(lián)“回憶田橫客,空思向海邊?!碧餀M(?—前202年),秦末狄縣(今山東高青東南)人,本是齊國貴族。秦末,從兄田儋起兵重建齊中。楚漢戰(zhàn)爭中,自立為齊王。不久,為劉邦的漢軍所破,投奔劉邦的重臣、梁王彭越。漢朝建立后,因告發(fā)謀反,彭越被劉邦所殺,田橫率徒黨五百余人逃亡海島。漢高祖知曉后,命他速返洛陽,于途中自殺。留居海島的五百將士,聞田橫死訊,也全部自殺身亡。客,旅居他鄉(xiāng),純?nèi)辉谕獾娜?。詩人回憶秦末起兵的田橫,到頭來客死他鄉(xiāng),駐留在海島的區(qū)區(qū)五百之眾,不切實際的空想,終究成為泡影,全部命喪海島。此聯(lián)進一步闡發(fā)了詩人的思想:起兵謀反有什么好呢?還不是人死燈滅?又隱含了,如若走過天津橋,上得武當山,朝宗學道,去俗修煉,日拜真武(凈樂國太子),夜誦真經(jīng),拋去一切煩惱,豈不美哉!善哉!

在吟詠武當山的許多詩詞中,《天津橋》詩,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詩。并從此詩中,反映了詩人對武當山仙境的向往。跳出紅塵,擺脫世俗,隱身山林,這就是詩人的人生觀,這對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,無疑是一種鞭笞,頗具一定的積極意義。

6

上一篇:

下一篇: